《中国人口科学》2018年第6期目录和摘要
【摘 要】 文章以OECD中17个国家1960~2016年的数据为样本,从人口规模、质量、年龄结构和迁移分布等方面刻画OECD国家的人口变动轨迹,继而采用面板校正标准误差(PCSE)估计法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探索检验了这些国家人口变动各因素和综合因素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发展质量等转变的影响及其作用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在一定规模和密度的人口环境下,总人口的过快增长会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质量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人口迁移率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但对经济结构的调整有抑制作用;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会改变经济结构;劳动年龄人口的增加、受教育水平的提升、人口的集聚对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有正向作用;预期寿命的提高为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机会和动力,人口老龄化则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关键词】 人口变动 人力资本 产业结构 经济发展 发展方式
【作 者】 王金营 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李天然 河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郭继强 蔡媛媛 林平
【摘 要】 文章使用完整工业化阶段划分和可比统计口径,考察了18世纪中后期至21世纪初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的劳动收入份额演进状况,并对以往学界提出的“下降说”、“稳定说”、“U形说”和“三次说”之间的差异或矛盾进行解释。研究发现:(1)工业化过程中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轨迹形如“羹匙曲线”:在工业化初期经历下降,工业化中期显著回升,工业化后期相对稳定,后工业化阶段则呈现小幅回落;(2)倘若将劳动收入份额视为劳动者的“奶酪”,则工业化初期失去的“奶酪”可以在中后期复得;(3)对当前中国而言,及时把握工业化中后期处于压缩的劳动收入份额提升“机会窗口”更为重要和紧迫。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工业化进程 羹匙曲线 卡尔多事实
【作 者】 郭继强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蔡媛媛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林 平 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讲师。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人工智能的劳动力替代效应——基于跨国面板数据和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陈秋霖 许 多 周 羿【摘 要】 文章基于跨国面板数据和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二阶段最小二乘回归模型,通过研究人口老龄化如何影响人工智能应用及人工智能应用如何影响经济增长,考察在老龄化背景下,人工智能对劳动力是否存在替代效应和存在怎样的替代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力短缺会促使一个经济体更多地应用智能化生产,人口老龄化是人工智能发展的诱因;智能化生产对当地生产总值有正向影响,有助于抵偿人口老龄化所造成的经济增长放缓,人工智能是应对老龄化的重要工具。当前人工智能发展属于“诱导式创新”,与劳动力之间是替代关系,而且是“补位式替代”,不是“挤出式替代”。如果维护好这些特征,人工智能将在未来老龄化大背景下为中国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 老龄化 人工智能 智能化生产 替代效应
【作 者】 陈秋霖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许 多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周 羿 北京大学社会研究中心,助理教授。
【摘 要】 文章利用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考察了城乡、区域双重分割下城市流动人口与迁入城市居民社会距离的群体性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不同流动人口群体与城市居民社会距离存在显著差异,省际乡城迁移流动人口与迁入城市居民之间的社会距离最大;(2)城市流动人口与本市居民间社会距离的区域分割效应显著大于城乡分割;(3)城乡—区域双重分割对拉大城市流动人口与本市居民两大群体之间的社会距离具有明显的强化叠加效应;(4)城市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与社会参与度越高,迁入城市时间越长,与本市居民之间的社会距离越小。文章认为,要缩小流动人口与迁入城市居民之间的社会距离,促进流动人口在迁入城市的社会融合,必须加大力度推进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二元社会体制的改革,增强域乡间与区域间的包容性,提高对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水平,并逐步将流动人口纳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
【关键词】 城乡分割 区域分割 流动人口 社会距离 群体性差异
【作 者】 王桂新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 胡 健 华泰证券研究所,经济学博士。
【摘 要】 文章运用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社会融合数据,采用OLS、PSM、标准logit模型等方法估计市民化意愿(转户意愿和长期居住意愿)对农业转移人口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有转户意愿和长期居住意愿分别使消费水平显著提升,长期居住意愿对消费水平的影响高于转户意愿。政府应适当提供政策支持,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意愿。结合“户籍化市民化”,重点推进“常住化市民化”,以推动消费需求增长。在消费结构方面,有市民化意愿者会显著降低食品支出占比,明显增加在住房和请客送礼方面的消费比重以促进融入城市。有转户意愿者还会显著提高教育支出比例,而有长期居住意愿者还将大幅增加医疗消费份额。因此,政府应尽力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融入城市的条件,致力于完善住房、教育和医疗等制度。
【关键词】 农业转移人口 市民化意愿 消费水平 消费结构
【作 者】 宁光杰 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教授; 刘丽丽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 要】 文章使用人口普查数据,采用人口死亡分析技术,聚焦性别失衡背景下中国大龄未婚男性的死亡状况,为解决该群体的基本生存和保障问题提供依据。研究表明,中国大龄未婚男性的死亡状况与曾婚男性存在明显差异,面临较高的死亡风险和较严重的寿命不均等,其2010年30岁的平均预期寿命比曾婚男性低7.6年。分城乡看,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受城乡差距和失婚状态的叠加影响,是“弱势中的弱势群体”;分教育看,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大龄未婚男性的死亡状况存在明显差异,教育素质的改善可弥补其因失婚带来的健康劣势。与婚姻和户籍转变相比,教育素质的提升对未婚男性寿命的增益作用最大。
【关键词】 大龄未婚男性 死亡研究 平均预期寿命 寿命不均等
【作 者】 果 臻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副研究员; 梁海俐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 李树茁 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
【摘 要】 性别角色观念的代际传递是传统性别文化和劳动力市场性别差异持续存在的重要机制。文章利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探究性别角色观念的代际关联及其传递机制。亲子匹配数据的回归结果表明,父母双方的性别角色观念均与子代尤其是年轻子女的性别角色观念高度正相关,父母的垂直传递对儿子和女儿的性别角色观念具有同等重要的影响。同时,来自其他人的横向传播对子代性别角色观念的形成也具有独立作用。这些结果对性别角色观念的不同综合测量指数和指标保持稳健。此外,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可以促进平等性别角色观念的形成,阻滞传统观念的代际传递。因此,提升受教育程度、营造良好的家庭与社会文化环境是构建男女平等价值观和促进性别平等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性别角色观念 代际传递 文化传承 垂直社会化 横向社会化
【作 者】 卿石松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暨人口研究所,副教授。
【摘 要】 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与职工教育,均是近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那么,二者是否存在政策关联性,国有企业职工教育事业会不会受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冲击,哪些行业、领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文章使用企业微观数据和三重差分法,对企业的市场势力进行计算,进一步探究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市场势力对企业职工教育投入的交叉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职工教育存在显著的“鲶鱼效应”——混合所有制改革只能在企业市场势力较弱、所面临的市场竞争较为激烈时,释放出一定的政策红利,提升企业职工教育积极性;而在市场势力较强的国有企业中,改革呈现出一定的政策不确定性,甚至会降低企业职工教育积极性。这表明,大力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与企业职工教育事业之际,亟须搭建兼顾二者政策关联性的顶层设计。
【关键词】 职工教育 在职培训 混合所有制改革 市场势力
【作 者】 陈 林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教授; 李湖佳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摘 要】 文章利用2012和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建立双重差分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实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统筹对15~64岁城乡居民健康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回归结果表明,推行城乡医保统筹有利于居民健康,能够减轻健康对工作的负面影响,提高居民的自评健康水平。医保统筹对城乡居民的影响存在差异,对农村居民的影响大于城镇居民。通过对影响路径的分析发现,统筹制度减少了农村居民患病后不就诊的行为,进而降低了农村居民因病影响工作的程度,对城镇居民健康的积极作用则主要体现为可以提高其自评健康水平。虽然城乡医保统筹对改善健康具有积极作用,但并不能降低居民的患病率,因此,应当倡导保健和疾病预防,降低居民患病率,从改善健康的路径看,应当从改变就医行为入手,鼓励居民患病后采取积极的治疗方式。
【关键词】 城乡医保统筹 两周患病率 健康 双重差分模型
【作 者】 常 雪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苏 群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周春芳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摘 要】 文章回顾和总结了近10年来中国人口学方法发展的特点,发现2008年时呈现的三大特点目前依然存在;与此同时,作为研究对象的人口问题更加复杂和多元、作为研究基础的人口数据更加丰富和开放,人口学方法发展特点也因此有所演变,特别体现为大数据条件下人口学方法在时空维度的拓展。与10年前相比,人口学方法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所缓解,但数据收集方式滞后与开放性不足,忽视方法论研究和对方法系统性和体系建设重视不够,本土性方法欠缺且推广不利,与理论的相互支撑长期阙如等问题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彻底解决。在新形势下,人口学方法的未来发展应首先针对现有问题,加强数据的整合、方法的融合和推动学术创新需要遵循独立性、包容性和原创性原则。
【关键词】 人口学方法 特点 问题 发展
【作 者】 宋 健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EMAIL:rkkxzz@163.com
微博:http://weibo.com/u/3888217298